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育儿百科

备孕女性须知 不同年龄段生育有何好处,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害怕什么

2022-06-30 02:36:01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备孕女性须知 不同年龄段生育有何好处

备孕女性是否都想知道,不同年龄段生育有何好处和坏处呢,那么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生育年龄段:20-29岁女性在这个年龄段怀孕

1、备孕女性须知 不同年龄段生育有何好处

备孕女性是否都想知道,不同年龄段生育有何好处和坏处呢,那么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生育年龄段:20-29岁

女性在这个年龄段怀孕,所出现的流产,早产,难产,畸形儿的发生概率会比较低,同时也有精力来照顾宝宝。针对职场女性来说,产后重返职场的压力不会太大。不好的是,这个年龄段的大多数物质基础相对来说都会比较的薄弱,经济压力也大。此外,也会由于工龄太短,无法享受产后的福利。

生育年龄段:30-39岁

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大部分夫妻之间的关系都比较稳定,在抚育宝宝问题上会比较容易达成一致。经济基础在此阶段来说,也会变的相对稳定了些,所以能支付起宝宝较高的养育费用。同时职场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的孕妈妈,产后可以享受到完全的产后福利。不好的是,这个阶段的女性怀孕畸形儿发生的概率会有所增加,35岁以后的高龄孕妈妈生育能力下降,流产,早产的发生率高,容易产生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

生育年龄段:40岁以上

一般来说,此年龄段的女性在社会上打拼已经很久了,且多半是已经有过生育经验了,夫妻关系融洽,照顾宝宝来说也会比较的得心应手。职场基础牢固,也有了一点的经济基础积累,不会认为孩子是事业的绊脚石。不好的是,此阶段的女性怀孕后流产的概率会高达13%-15%,基因缺陷的比率也在上升。此外,也会因为年龄比较大,将来和孩子交流起来会觉的很有困难。

温馨提示:小编建议女性生育的年龄最好不要过早(18岁以下)或者是过晚(超过35岁),否则都会对自身和胎宝宝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也会对优生优育不利。所以,最好的生育的年龄应该是在24-29岁的这个阶段,此时生育能力处在最佳的状态,卵子质量高,精力充肺,所以此阶段生育出的宝宝质量也会很高,而且也有精力生育和照顾宝宝。(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2、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害怕什么

害怕或恐惧是一个人的本能,但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近年,国外医学、心理学专家的研究表明,害怕或恐惧其实从一出生便开始了。作为父母,了解孩子的这种感觉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指导父母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这种反应,促使儿童的身心健康地生长发育。

恐惧对生存的积极意义

害怕或者说恐惧的含义是什么?恐惧是对真正或可感知到的威胁做出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当危险解除后,恐惧就会消失。恐惧可以使人做好准备避免危险,或在危险不可避免时抵抗伤害或压力。因此,恐惧对一个人的生存是有积极意义的。

恐惧与外界环境是紧密相连的,一个人对它在感觉和理解上的巨大差异,直接影响恐惧的出现及恐惧强度。比如,能够激起婴幼儿恐惧的刺激,可能并不会使学龄儿童害怕。

儿童害怕或恐惧的特点

儿童存在的害怕或恐惧,一般情况都较轻微,并有年龄特点,也是暂时的。有些恐惧,会随着儿童正常发育过程消失。不同年龄的儿童会有不同害怕的对象,某个年龄段存在的恐惧特定内容以及恐惧强度,取决于每一个儿童的学习和体验的历程。随着他们认知水平的提高,经验的积累,儿童会有更多的经验来判断新环境是否具有新奇性或威胁性,对这些环境的反应也会随着年龄而改变。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恐惧

1-6个月

婴儿在早期,听觉是较为敏感的。因此,较大的噪音会使婴儿产生恐惧。但偶尔的一两次刺激,不至于对他们产生不良影响。在婴儿哭泣时,给予足够的安抚就可以了,避免连续让婴儿接受令他们恐惧的噪音继续强化。

6-9个月

在婴儿期,对于新奇刺激,特别是陌生人,产生的反应取决于多种情境因素。比如,婴儿所熟悉的人在场还是不在场、与所熟悉的人接近程度、所在的环境是否熟悉、以往与陌生人接触的经历、有哪些可供选择的反应方式(婴儿能否爬到妈妈或熟悉的人那儿去)及婴儿个性特征、陌生人的特征、陌生人接近婴儿的方式等等。

婴儿对陌生人普遍有恐惧感,但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却不同。在某个环境,婴儿见到陌生人会哭泣或回避,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却可能对陌生人产生兴趣,并做出愿意接触的姿态。因此,在这一时期,父母要对婴儿与陌生人的接触保持警觉,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比较安全的环境。在婴儿出现不安情绪时,父母应该及时进行安慰。

同一时期,婴儿还会对高度产生恐惧。因为,婴儿在这时已对高度产生感知。到了9个月,身体发育已经使他们能够翻身和爬行了,但这些运动能力的掌握,不足以使他们应付对高度产生的恐惧,对高度的恐惧几乎是天生的。不过,随着婴儿年龄地增长,身体控制能力的增强,这种恐惧会慢慢消失。

12-24个月

儿童与看护者分离所产生的焦虑,高峰出现在18-24个月时,而且是极为普遍的反应。儿童对分离产生的反应,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年龄、过去的分离经验、对环境所具有的控制能力、认知水平、性格特点、母亲与孩子关系的好坏以及在分离时母亲的行为。当儿童进入学龄前期时,与监护人的分离还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如熟悉的人是否在场(这些熟悉的人,可以是同龄人或兄弟姐妹)、环境是否熟悉,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如何等。通常,和母亲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的孩子,在母亲离开时分离性焦虑要明显轻得多。他们知道母亲会回来,在母亲离开期间会呆在比较适宜的环境中。

由此可见,母子之间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极为重要。同时,还应注意母子分离要逐步进行。比如,一开始先短时间分离,然后再逐渐拉长时间。需要提醒的是,看护者一定要在向孩子保证的时间内回来,让孩子心里有底。

2岁以后

在进入第二年后,儿童的恐惧变得更为个人化。对于较为具体的刺激产生的恐惧反应,让位于对想像出来东西的恐惧以及对未知情况产生的预想性恐惧,比如独处、黑暗、死亡、绑架者及抢劫者等。一般来讲,这些恐惧在4岁时达到高峰,并在4-6岁这一年龄段维持高峰,此后高峰开始下降。

有些孩子非常害怕黑暗,晚上不敢关灯睡觉,不敢单独在房间中睡觉。因此,父母尽量在睡觉前陪陪孩子,给他们讲故事,或答应他们可以开灯睡一段时间。有些孩子特别害怕家中进强盗,在回家后会检查门窗是否关好,撩开床单看床下是否藏有坏人。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可以和他们一起做这些事情,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对于其它恐惧可以等待,时间会解决这些问题。

6-12岁

在6-12岁期间,恐惧大多与学校、身体损伤和自然灾害有关。更为抽象的社会焦虑和对成绩的焦虑出现,对于损伤、自然时间和社交产生的恐惧可以维持一生。在这个时期,孩子开始认识到死亡。有时他们的手出血了,就跑去告诉妈妈:“我的手出血了。” 很可能孩子说这些话的潜台词是“我会死吗?”妈妈对这种出血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保证,会成为孩子的定心丸。

儿童除了对自身关注外,也会对父母关注。他们害怕父母死亡,那样,就会没有人照顾他们了。因此,让孩子拥有一直受保护的感觉,对他们的成长很有利。这种感觉,可以来自父母口头上的保证,也可以来自父母的实际行动。

注意观察孩子的异常恐惧

在对儿童的恐惧进行分类和诊断时,必须考虑儿童所处的发育阶段和行为的严重性。某些恐惧在特定的年龄或发育阶段被认为是正常的,但同样的恐惧出现在一个不同的年龄段,就可能被认定为不正常。比如,分离性焦虑出现在幼儿身上是预期之中的,但若出现在学龄儿童身上就是不正常现象。因此,父母需要密切观察孩子。如果预期中的恐惧过于严重,以至影响孩子的适应或发育,则这种恐惧是异常的。

害怕或恐惧是有限度的。当对外在、无危险的物体或环境产生极端、持久及适应不良的恐惧时,就成为了恐怖症,比如,陌生人、孤独一人、黑暗、动物等。儿童一般在有极端不愉快的经历或创伤后,才会产生对特定物体或环境的恐惧,如在医院打针的疼痛经验、被狗追咬及意外事故等。除非创伤极为严重或不断被强化,否则这些恐惧会自行消失,不会变为恐怖症。

当孩子害怕和恐惧时

这时,父母的正确应对极为重要,否则,恐惧将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发育。当孩子太小不会表达时,父母对他们的抚摸和搂抱则是最好的肢体语言。除此,轻声安慰的话语也可以降低孩子的不良反应;当孩子学会表达后,父母除了对身体安抚外,还要认真倾听孩子对恐惧的表述,并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心情,不要一味解释恐惧是不必要的。另外,父母还应该学会听孩子说话的弦外之音,以便了解孩子到底怕什么。如果孩子的恐惧属于正常发育范围,父母不必过于担心。不然,父母对孩子的恐惧表现出过分的焦虑,很可能使他们的恐惧感被强化,日后不易消失。如果孩子的恐惧属于异常,父母的各种安抚都不能缓解,那么最好及早找专家进行诊治。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不同年龄段儿童害怕什么

研究发现,正常儿童中,90%以上的幼儿会有不同程度的害怕心理;40%的2-4岁的儿童至少有一种害怕;43%的6-12岁儿童有七种以上的害怕。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有不同的害怕对象,如:

0-6个月 高分贝的噪音,突然而来的声响,身体陡然失去支撑;

6个月-1岁 一般意义上的陌生人和生疏的环境,浴盆和浴缸排水;

1-2岁 一般意义上的睡眠,和父母健康、受伤、排便;

2-5岁 害怕黑暗、孤独,想像中的怪兽、强盗、医生等。

测试一下,孩子的害怕正常吗?

惧怕与儿童身体发育的状况和应对能力有关,会随着儿童体力,智力和经验的发展而不断消失和变换。一般来说,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害怕和恐惧,为时短暂,一种惧怕很少持续一年以上,多数在三个月内消失,很少会对儿童的行为产生严重的影响。

孩子的害怕属于正常还是病态,可以根据下列问题进行测定:

1、孩子的胆怯不安是否只是针对某个事物或现象,与这个事物或现象相关的其他因素不会引起他的恐惧?

2、离开了受惊物或现象后,孩子的惧怕反应是否随之消失?

3、在看图片、电视或一般的谈话中,如果孩子看到或听到他所惧怕的事物或现象,他是否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

4、经历了后,孩子的日常生活是否不受影响?

如果对以上问题的回答都是:是",说明孩子属于正常发育过程中的胆小害怕;否则,说明孩子可能存在心理疾病,尤其是孩子害怕到了如下程度就是不正常的了,比如惧怕的持续时间超过三四个星期,以致于丧失某种能力,伴随明显的症状:心律过速,头晕眼花,恶心和失禁等,这需要到儿童医院就诊。

4、30至39岁的年龄段女性生育小孩最好

伴随着生活型态、观念的转变,现代人比以前更晚婚、也较晚生第一胎。 英国近期有研究发现,30至39岁的女性,她们所生下的小孩,比同期的其他小孩来得更加聪明;然而如果超过40岁才生第一胎的话,小孩则很可能超重。 研究人员认为,前者与社经地位有关,后者则与家长的体力有关。

根据《每日邮报》报导,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分析了英国1万8000名婴儿及其母亲的数据,并追踪这些小孩的成长过程,最后将这项研究刊登在《生物统计学及社会生物学》期刑的「千禧世代研究」(millennium cohort study)。

研究发现,母亲在30至39岁生下的小孩,普遍较同期20至29岁母亲所生的小孩,来得更加聪明。 然而在追踪分析结果后,研究员艾莉丝(alice goisis)认为,这样的结果,可能是由于社会经济状况不同所致。

艾莉丝表示,「30岁以上的新手妈妈,她们的教育水平可能更高、有更高的收入,也较可能有稳定的伴侣关系、健康的生活习惯,并提前进行产前护理及生育计划。」她的研究也发现,年纪较大的妈妈也比较不会抽烟,更容易进行母乳喂养,也会多跟小孩说故事。 她认为这些因素都能使小孩有较好的表现。

当研究员们控制了实验数据,如社经因素,他们发现,20多岁、30多岁母亲生下的小孩没有太大区别,40多岁母亲生下的小孩则明显过重。

他们认为,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可能的解释就是:40多岁的母亲体力已经明显下降,因此不太能和小孩从事休闲活动,造成小孩容易过重。但艾莉丝也承认,研究样本中,只有53位妇女是在40岁以后才生下第一胎,所以还不能太早做结论。

6、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