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相处男人们要注意些什么,婆媳该如何相处
1、婆媳相处男人们要注意些什么
婆媳相处不好最大的最害者无疑是男人了,那么男人在处理婆媳关系中有哪些作用呢?婆媳相处男人们要注意些什么呢?作为婆婆和媳妇的两个女

1、婆媳相处男人们要注意些什么
婆媳相处不好最大的最害者无疑是男人了,那么男人在处理婆媳关系中有哪些作用呢?婆媳相处男人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作为婆婆和媳妇的两个女人,在前几十年是毫无关系的,只因为她们共同爱着一个男人而成为一家人,所以婆媳关系并不是婆婆和媳妇两个人的关系,而是比三角恋更复杂的三角关系。三角恋中,总有一个是不被爱的,而且最终会有一人退出,所以相对简单多了。但在婆媳关系中,两个女人都是被爱的,哪个女人都不能退出,而且还应该和谐相处。但中国的婆媳矛盾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婆婆和媳妇几乎成了:天敌",让本应该拥有两个女人的爱的那个男人夹在中间,受尽夹板气。很多男人不懂得如何处理这种关系,导致婆媳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轻则家庭不睦、婆媳结怨,重则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不想受夹板气的老公们,想要同时拥有母亲大海般深厚的爱和妻子火一般热烈的爱,那好好看看这篇十二戒吧!
第一戒:不要有: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个观念
很多老公们似乎都有这种观念,并且喜欢将这句话挂在嘴边,以示他们对父母的尊崇和:顺孝"。尤其在老婆受了老妈的委屈后,这句话出现的频率是最高的,明知老妈有错,却只敢对老婆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她再不对也是我妈,你就多忍忍吧!于是老婆们一腔怨气无处渲泻,只得暗自伤心垂泪。女人们在这种家庭中,因得不到老公的保护,对老公的爱会渐渐消退,直至对婚姻失望,有的可能会逃离婚姻,有的可能会从忍让转向反击,最终让处在这种关系中的每个人都伤痕累累。
第二戒,从结婚那天起,请主动给自己断奶
每个女人结婚后,都希望自己托付终身的男人能够成熟起来,有担当的撑起小家这片天。可很多男人却忘了角色的转换,总以为自己还是父母的乖宝宝,最明显的一个标志就是不愿离开父母单独过日子,他最冠冕堂皇的理由是:我要照顾我父母!结婚后还跟父母住在一起的男人,其实和结婚前没有多少改变,因为他知道跟老妈在一起,老妈是舍不得让自己干家务的,老婆更不敢当着老妈分派家务给自己,还是跟婚前一样,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只见两个女人在为他奔忙,哪里见他为老妈做过一点事情?
很多母亲都有:娶媳妇是接自己的班伺候自己儿子"的封建思想,于是从小便将这种思想灌输给自己的儿子,而且身体力行,将家务活全部包揽,不让儿子干一点活,并且总喜欢在媳妇面前夸奖自己的儿子是多么懒惰:我儿子从小连油瓶倒了都不扶!──男人们,听到这话你很自豪还是很羞愧?你是吃奶的婴孩,连油瓶都扶不起吗?还是习惯了将妈妈当自己的老妈子使唤,并且听任老妈将老婆培训成你的带薪保姆,让老婆接替老妈的班来伺候你?
很多跟父母分开住的男人,会很自觉的跟老婆进行家务分工。但如果父母到自己家小住一段时间走后,他帮着做家务的良好习惯便被毁得干干净净,因为父母在的那段时间里,妈妈不让他干一点家务,老婆也不敢分派他家务,他便心安理得的享受着母亲及老婆的服务,如果一旦父母离开,回到二人世界,老婆要求恢复以前的家务分工时,这个老公往往会来这么一句::我妈从来不让我干家务"!言下之意是要求老婆应该象老妈一样对他或者沿着自己老妈的生活轨迹走下去!──请你想一想,你老婆嫁给你,难道就是为了给自己找一个人来伺候,成为别人的附属品,被别人奴役吗?
第三戒,别怕被他人扣上:不孝"的帽子就失掉做人的原则,并唯父母之命是从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的影响下,:孝"成了一种至高无上的美德,也成了父权社会最厉害的枷锁,所以就有人就炮制了:二十四孝"的故事,引得天下的孝子贤孙竞相效仿。如果一个人被指不孝,那就跟犯了十恶不郝的罪行一样,令人难以饶恕。但这个:孝"却不同于法律,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所以也成了最容易被父母们拿来压制子女的大帽子,只要子女不听从自己,或者稍微跟自己的意见相悖,父母便哭天抹泪的骂:你这个不孝子啊,我白养你了啊……!很爱惜自己名声的男人们听到这种指责,往往会觉得五雷轰顶,万箭攒心。于是,为了维护自己:孝子"的:名声",男人们往往会放弃自己做人的原则,是非不明,好歹不分。尤其是在老婆和老妈发生冲突的情况下,不问青红皂白便认为是老婆的责任,并帮着父母指责老婆。在这种情况下,男人并不站在一个公正的立场在维护家庭的和睦,却只会盲目的要求老婆一人忍辱负重、委曲求全来维持家庭表面的平静。
有这种愚孝思想的男人,其实是深受: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封建思想的影响,但在那个等级观念极为严格的君权、父权社会,连迂腐之极的孔老夫子都主张:君不义,臣可以争于君,父不义,子可以争于父",所以这些愚孝的男人们只是吸收了封建思想的糟粕,抛弃了其中的精华。他们在乎的不是对父母真正的孝道,而是:孝子"这个名声,所以说这种愚孝的男人,并非真正的:孝子",而是虚伪的沽名钓誉之徒!
2、婆媳该如何相处
婆媳关系是很多已婚或者是将要结婚的女性很头疼的问题,但是这种关系的好坏,对夫妻关系有很大的关联。
因此处理好婆媳关系是家庭和睦幸福的保证。今天给大家一些处理婆媳关系的小妙计,让女性朋友们能与婆婆和睦相处。
1.孝敬婆婆是应该的,不要有抵触情绪,也不要开始就给自己不良的心理暗示。如果首先自己没有和婆婆相处过,就把婆婆想得很恶劣,相处起来自然多问题。
2.不要在婆婆面前和老公过分亲热。虽然你觉得你们习惯了这种沟通方式,但是这就像在外人面前一样,过分亲热是对别人的一种不尊重。
3.遇到涉及婆家的事时,要照顾老公的情绪,尤其是钱的问题,有些钱千万不能省。
4.不要在婆婆面前使唤老公。如果你不停地让你老公做这做那,他们会以为儿子在家里太辛苦。离开公婆的视线后,你爱怎么使唤都行。
5.给自己妈妈买东西的时候想着给婆婆也买一个。多细心观察她的日常生活,一点点的关心都会让她记在心里的。
6.留点时间听她唠叨吧。没事哄哄她,有时间的话就听她说两句。她爱唠叨,就让她唠叨吧,一边听一边随声附和两句。要明白,做到做不到是次要的,说到则是必须的。
7.在婆婆来你家之前,你最好先和老公达成共识。有些原则性的事情,如:你没有办法天天做家务,你和老公生活中没有男尊女卑的观念等等,让他事先和婆婆讲一下。
8.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婆媳总是会有摩擦,过去了就过去吧。不是说矛盾都是媳妇的错,只是,你不满也好,委屈也好,生活总得过下去,与其抱着难受的心情生活,不如从自身做起改善关系。
3、婆媳相处难,男人的错?
一个男人把本来不相干的两个女人揍成一家人,而这两个女人要如何相处呢?婆媳相处有哪些常见问题呢?
与最爱的两个女人共同生活,并不如想像中幸福。有矛盾时,我曾分别随声附和妻子和妈妈:你大人有大量,别和她计较"。结果却如同火上浇油,换来更激昂的埋怨。最后,我只能沉默,即便如此,她们还一致指责我麻木不仁。
我从小就读寄宿学校,留学5年后直接到上海工作,一直与父母:分居",当夏天说婚后要与婆婆同住时,我本能地恐惧。没有与长辈同住的经验,我如何能处理好与:天敌"婆婆的关系。
刚开始的相处,我们婆媳还客客气气,然而没过多久,婆婆就开始有点家长的风范了。
有一天,她竟然收拾起我的衣橱,还把我两双丝袜送给了小保姆,那丝袜是好友送的,价值1000多。
她不尊重我的隐私,可我还是心平气和地跟她说::妈,我衣柜乱,还是我自己收拾,要送小保姆东西,您告诉我,我可以去买,那丝袜挺贵的。"婆婆听了很不高兴,说::你们平时送人家衣服都没什么,怎么我拿双袜子都不行了呢?"事后,夏天不仅不安慰我,还说::唉,不就是双丝袜嘛,芝麻大点的事别上升高度,至于嘛。"
我和夏天商量好,搬到新家后就把旧房租给在北京工作的外甥。婆婆知道后却说,租给亲戚到最后往往就要不回来了,还是她来帮我们看房,将来留给孙子。
我满心的不高兴:这是我们的家事,自然应该由我们自己做主,再说难道我娘家的人都是强盗不成?于是就没好气地说了句:怎么就能没了?我们家人没那么低素质!婆婆也恼了:是我素质低!好心没好报!真是不知好歹。
被婆婆这样骂,委屈的泪水在我眼眶里旋转,夏天却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完全没有调解的意思。夏天无所谓的神情令我更气愤,男人是婆媳关系的润滑剂,连他都:罢工",我和婆婆如何融洽相处。
4、婆媳相处语言有哪些注意事项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最好方法,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同样的不好的语言也是最伤人的,那么婆媳相处语言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妈,您不懂……"
在处理家务事或者照顾小孩子时,年轻媳妇最常说的怕要数这句话了。但是,想要避免战争吗?那就快快打住,因为这种话最伤老人心。虽然现代化的家电她不会使,现代化的育儿方法她没听说过,现代社会中的人情世故她弄不明白,但是,这一切并不代表她没能力、没见识,更不影响她拥有自己的儿子和孙子。
而你的一句:您不懂"却完全把她排除在整个事件之外,不亚于明明白白地告诉她::你什么都不知道就别掺和了。"所以不妨改称:妈,请您告诉我……"。
:我儿子(我闺女)……"
很多疼爱宝宝的妈妈常会不由自主地当着婆婆的面说:我儿子如何如何":我的宝宝怎样怎样……婆婆听了这些心里却会大大地不以为然,:什么我儿子我儿子的,宝宝还是我老李家的大孙子呢……"这类带有强烈归属感的:我儿子"的叫法本来是没有什么错的,但是却很容易让婆婆感到危机感,仿佛孩子和爷爷奶奶家没关系,又好像带了这么久的孙子白带了。
在婆媳关系中,恰是这类有很强指代范围的词语会引发战争。所以不妨改称:您孙子(您孙女)……"
:你妈……"
比起自己妈妈无限宽容,在婆婆面前能撒娇吗?犯了错误,婆婆能说一句:真是一个傻孩子"吗?不能吧,所以对于大部分的媳妇来说,把婆婆当成亲妈那几乎不可能,而在跟老公说起婆婆时,:你妈如何如何"就成了口头语了。
但是,事情就是这样奇妙,尽管婆婆没把你当亲生女儿待,但当她一听到你在背后用:你妈"来称呼她,多少还是有些不痛快。毕竟,这个:你妈"其实已经表明了你对她的态度:这是你妈,不是我妈,别指望我把她当成亲妈来对待"。因此,不想莫名其妙地看到婆婆不悦的脸色,又想区分婆婆和亲妈,人前人后不妨多叫几声:咱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