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月嫂知识

颜之推的家教经验,希尔顿的家教

2022-06-11 22:51:12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颜之推的家教经验

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后人颇有影响。颜之推字介,梁朝建康(今江苏南京)人。出身于士族家庭。家传有《周官》、

1、颜之推的家教经验

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后人颇有影响。

颜之推字介,梁朝建康(今江苏南京)人。出身于士族家庭。家传有《周官》、《左氏》之学,早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梁元帝肖绎时,官至散骑侍郎。梁亡后,投奔北齐,官至黄门侍郎。北齐灭亡后,他归附北周,为御史上士。隋文帝统一全国,诏为学士。著有《颜氏家训》。该书是他对自己一生有关立身、处世、为学经验的总结,被后人誉为家教规范,影响很大。

幼年时期是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颜之推主张早教。他认为,人在小的时候,精神专一;长大以后,思想分散。因此,必须早些教育,不要失去机会,并且以自己的亲身体会说:我在七岁时,就读东汉王延寿作的《灵光殿赋》,一直到今天,每十年温习一次,依然不曾遗忘。但二十以后所背诵的东西,只要搁置一个月就忘记了。

主张爱子与教子相结合,反对溺爱。他说父母对子女只知一味的溺爱而不注重教育,对子女在生活方面的要求,总是给予满足,完全放松而不加以限制;孩子做错了事本该训诫,反而给以奖励;说错了话应当责备,反而不了了之;长期如此教育,对于孩子并没有什么好处,到孩子长大成人后,终归要成为品德败坏的人。为此,他提出爱而有教,严而有慈。他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心。在对待多子女问题上,主张一视同仁而不能偏爱。他说我们有些做家长的重男轻女,往往出于极端的自私或愚蠢的偏见,这样做实际上已背离了父母之道。家长有意无意地偏爱乖巧伶俐者,这种情形,虽然难以避免,可也是不好的。不仅遭冷落的子女在心灵上势必受到伤害,而且受偏爱的子女也容易出现家长意想不到的伤害。这不只是教育的方法问题,而是心地问题、精神境界问题。如果做家长的不从思想认识上解决“爱子贵均”的问题,而只是在教育方法上试图一视同仁,与父母朝夕相处而又十分敏感的子女,还是很容易感受到父母的偏爱,从而受到心灵上的伤害。这对他们的成长是极不利

勤奋学习,以成有用之才,也是颜之推在家庭教育上一个重要主张。他说,自古以来,就是圣明的君主,尚且需要勤奋学习,何况一般的人呢?这类事普遍地记载在经史中,我也没有必要重复,姑且以近代至关重要的事为例加以说明。大凡士大夫的子弟,从五六岁起,就要受教育。有的人学得多,能够读《礼记》、《左传》,学得少的也学过《诗经》、《论语》;到了成家立业之年,身体及性格已经基本定型,应利用这个时机加倍地进行自我磨练。有志向的人,自然能刻苦用功,成就学业;操行未立的人,自我放纵、堕落和散慢,自然沦为平庸之辈。人生在世,应当从事一种事业:农民就考虑耕种,商人就议论财物,工匠就致力于器物的精益求精,技艺就潜心钻研法术,武夫就熟知骑马射箭,文士就讲论羞愧。而不能行射礼时射不穿靶子,提起笔来只会写自己的姓名,醉生梦死,一无所事,以此消磨时光,以此终老天年。有的士大夫因出身于世宦之家,有祖上遗下的功业,得到一官半职,就自以为满足,完全忘了修习学业,等到有了吉凶难卜的大事,讨论起事情的得失,他便朦然张口结舌。学习是无止境的。学习的目的在于自己受益。他明确指出:我们读书做学问,就是磨练我们的心志,培养敏锐的眼光,使我们待人处世不致出现差错。有的人读了几十卷书,就自高自大,欺侮凌辱长辈,鄙视怠慢同辈;人们憎恨他如仇敌,厌恶他如对鸱鸺(猫头鹰)。像这样,因为学习而遭到自我损害,还不如不学习为好。他要求子孙在学习上专心致志,一定要刻苦,要勤奋,要有毅力。并且列举了历史上勤学的实例来启示后人,说苏秦握锥刺股、文党投斧求学、孙康映雪夜读、车胤萤囊照书、儿宽带经而锄、温舒牧羊编简,都非常勤奋刻苦。又以勤学取得成就的事实来教育后人,如梁朝时彭城人刘绮,是交州刺史刘勃的孙子,早孤家贫,无钱置办灯烛,经常买荻草折成一段一段的,夜里点燃,就亮读书。东莞郡藏逢世二十多岁想读班固著的《汉书》,苦于借来的书时间不够用,于是就到姐夫那里乞求门客给他一些纸,手抄了一本,军府佩服他的志向。他终于精通《汉书》,而著名于世。

在子女教育上,他还注意到实践的重要性。在他看来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他以形象的比喻来说明知与行二者的关系:学习如同种树,春天欣赏它的花,秋天收获它的果实;讲论、写文章,相当于春天的花;磨练自己,修正行为,则相当于秋天的果实。环境对子女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少年,孩子们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很容易受社会的感染。他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因此,一定要时时注意与子女接触的人,以防误入歧途。他明确提出富家子弟不学无术,结果成为寄生虫。在梁朝全盛的时候,贵族子弟多数都是这样,以至民间有谚语说:“能坐上车不跌落下来就能做著作郎,会说‘体中何如’就可做秘书长。”这些富家子弟,在日常生活方面,非常讲究,熏香衣服,剃净面皮,涂脂抹粉,乘长辕轿车,登高齿木屐,坐棋子方褥垫,倚着彩绸靠枕,周围陈列农副产品器玩,出入从容,步履缓慢,看上去仿佛是神仙。实际上,什么也不会。每遇到“明经”科考试的时候,他们就雇用枪手作策问试卷;每当三、九日公家宴会,就请人代作诗赋。

颜之推非常强调对子女进行自立教育,提倡自己养活自己。他说父兄不能长期依靠,家中的财产是不能永远保持下去的,一旦遇到不测之祸,不得不背井离乡,就没有人来庇护。因此,最有效的办法,便是自己靠自己立足于世。谚语说:“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而在技艺中容易学习和最有用途的,莫过于读书。通过读书可以认识中国的文明和历史,知识范围广泛,不仅可以知道人的成功与失败,喜悦与悲伤,甚至可以达到天地、鬼神都不能隐藏的地步。

颜之推有关对子女家庭教育的主张,是对当时家庭教育经验的总结。它虽然受时代条件的限制,可也以自己的真知灼见对家庭教育的子女问题作了总结和概括,丰富了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内容,对于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希尔顿的家教

希尔顿(1887——)美国新墨西哥人。全球最大的连锁旅馆创始人。自1942年开创格拉西奥希尔顿旅馆后,“希尔顿”这一名字已遍布全球各地。 希尔顿两岁时,大妹伊娃降生,4岁时,弟弟卡尔也接踵而来。随着家庭人口的增加,希尔顿父亲的生意也日渐兴隆起来。

希尔顿的父亲叫奥古斯都·胡威·希尔顿,是一个工作狂,以自己的勤奋和智慧将一个原来落后、孤立而混合着西班牙与美国背景的小村落——圣安东尼奥开辟成一个具有新生命、新纪元的小城。他的母亲在幼小的希尔顿眼里是一位最可爱、最勇敢的女性,也是一位具有深刻而坚定信仰的人。她以这种优秀品质感染着她的子女们,并将她的信仰坚定不移地传给自己的儿女。希尔顿从母亲那里学会了祷告,在祷告中,他那浮躁、痛苦的心灵变得异常冷静、沉着,更能正确地面对现实和人生。就是凭借从祷告中获取的力量,希尔顿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困难,并逐渐谛造成庞大的旅馆王国。

然而,在童年时代,真正给予希尔顿影响的还是他的父亲。

希尔顿还没有到入学年龄时,有一天早晨,太阳才刚刚出来,父亲手里拿着一个比希尔顿高出两倍的一个草把,站在他的房门口,和颜悦色地对小希尔顿说道: “你现在可以到牲畜栏工作了。” “在祷告以后。”一个温柔但却十分坚定的声音从父亲的背后传入希尔顿的耳内。

自此以后,希尔顿开始了独立祷告和工作的生活序幕。

7岁半时,希尔顿由姐姐费莉丝监护着去上学,对那所学校,他没有留下任何印象,糊里糊涂地读了几年。

稍大一点儿后,母亲教给了他和兄弟姐妹们一些钢琴知识,父亲认为,对乐器的掌握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钢琴,其他乐器也应该学一些。于是,父亲为他们请来了一位音乐老师,希尔顿选择了吹喇叭。在父亲的希望中,他很勤奋地吹了几年,可丝毫没有进展,实在弄不出一点儿名堂来。 在这段时间里,父亲经常给孩子们讲一些有关人们运用勤奋和聪明才智开创事业的故事,他的用意很可能是让孩子们从这些故事中得到这样的启迪:事业的成功是建立在勤奋和智慧之上的。父亲的教诲,深深地印在了希尔顿的脑海中。

那个时候的希尔顿,最为开心的两件事是:

一件是到郊区的灌木林中无目的地漫游,闻闻花香,听听鸟语,编织一些童年人的梦想;或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体味探险的乐趣,拓宽胸襟和眼界,有几次乐而忘返,令母亲十分担惊和害怕。

另一件事是开始寻找英雄偶像。小城里的铁匠兼牙医卡尔和木匠查尔斯是他经常拉家常的谈话对象。他经常避开父母躲在卡尔的工作间里,一方面漫无目的地同他拉着家常话,一方面闻那烧铁的高热味,或是听铁锤敲击的声音,看煅铁时迸溅的火花,感受着强度、韧性和热与力在卡尔手中结合创造的美,欣赏卡尔粗豪而又朴实、且词汇丰富的谈吐。

12岁那年,父母做了一项关于希尔顿的重要决定,让他一个人到阿尔布开克市的高斯军事学校去读书。该学校设在郊外的一座小山上,规模不大。希尔顿在这里接受所谓的3r教育,即读、写、算3种训练,并寄宿在学校。

学校除了进行3r教育外,还要听高斯上校受训。希尔顿对受训不感兴趣,而对学习却产生了兴趣,尤其在数学方面收获颇大。

第二年夏天的暑假,希尔顿回到了父母身边,继续为父亲打工,职位是助理店员,月薪为5美元。

父亲认为希尔顿作为学徒,应该努力学习,学习如何经营,如何满足社区顾客的需要,而这一切的获得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来。只有在工作中才能揣摩出“您要什么,我们就有什么”这句招徕顾客的广告词的含义。

就在13岁的这年夏天,希尔顿还从父亲身上学到了一种十分可贵的品质,这种品质在希尔顿以后的从商生涯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使他终生受益。

那年夏天,边陲的许多拓荒者手里都有枪,而希尔顿的父亲却一向拒绝带枪。对父亲的这种行为,希尔顿实在无法理解。因为,在当时,除了附近的印第安人经常袭击过往客人外,父亲还常常和一些酒鬼、亡命徒之流做生意,生命时刻受到威胁。

“听我说,康尼。”父亲有一回对希尔顿解释道,“我只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种是永远带着枪,一种是永远不带枪。不带枪是靠你的智慧,带枪是靠你的拔枪速度。可是,只要你带枪,你就会拔枪,可是,有多少人因为拔枪慢了点儿永远倒下了。”

尽管父亲说的话很在理,但希尔顿认为在那种环境中带枪还是应该的。

有一天晚上,发生的事改变了希尔顿的看法。

那天晚上,商店已经打烊了,希尔顿到酒店里去找父亲回来吃晚饭。

希尔顿一踏进酒店的门,便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但见有一个喝醉了酒的农场工人正把枪口对准父亲的胸膛,并宣称再过一个祷告的时间他就要开枪。

空气似乎凝固了,每个人都张大着眼睛、屏着呼吸怔怔地看着。就在这时,但见父亲语气柔软而又理智地开始说话,虽然希尔顿站在门口听不清父亲在讲些什么,只见那个醉汉拿枪的手却开始抖动,最后枪掉在了地上,那个醉汉伏在父亲的肩上痛哭流涕,语无伦次地说爱父亲胜过自己的手足。

“他说的都是真话。”在回家的路上,父亲对希尔顿说道,“可是,你想想,如果我也带了枪,我们两个必定有一个人会躺下去。”

从此,希尔顿深深地认识到:文明终究会战胜并取代野蛮和无知。

许多年以后,当希尔顿在事业上遇到两难选择时,总能从那晚上发生的故事和父亲的话中寻找到答案。

送走了13岁那年的夏天,父亲又把他送到罗斯威尔,进入正在扩建的新墨西哥军事学校就读。希尔顿认为,在学校里他学不到任何东西,想学的东西,在家里的工作中便全都能学到。然而,他拗不过母亲,还是去上学了。

在学校里,除了对计算比较偏爱外,对其余的功课丝毫没有兴趣。一学年过完之后,希尔顿又回到家里继续为父亲打工。

这时,父亲不再把已快年满14岁的儿子当学徒看待,薪水调整为每月10元。当然,工资加倍,工作量也得加倍。

暑假过去之后,父母又给他换了一所学校,在这所学校里,他开始接受宗教教育。

暑假时,依旧回去给父亲打工,由于一次在与一个精明的寡妇在讨价还价中的出色表现,深得父亲赞赏,薪水被调整为15块钱一个月。

在数次为父亲打工的过程中,希尔顿渐渐明白了:顾客有杀价的权利,卖主有获取利润的回报,双方可以在“好价钱”这一节骨眼上大作文章,窍门在于要了解货色品质,提出一个富有弹性的价位。

15岁那年,希尔顿又回到了新墨西哥军事学校。在这所学校里,希尔顿接受了学校一贯强调的“君子必定说实话,撒谎是一种耻辱”的教育。从此,希尔顿学会了应该以诚待人,虽然为了坚守原则,会损失一些小利,但从长远来看,所损失的要远远少于所得到的。

希尔顿长大了。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平等沟通:现代家教之本

当前,一些家庭中两代人的关系搞得很紧张,家长们还大惑不解,我们真心实意地为了孩子,可怎么出现了这样的结果?其实,问题还是出在家长身上。

不少家长认为既然是教育,就必须采取训导的方式,于是批评、指责、规劝整日不断。家长的刻板、乏味、重复的说教模式,根本不给孩子思考和理解的时间,也不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这种教育方式不但收不到正面的教育效果,还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后果。时间一长,孩子的逆反心理表现得越来越强烈,并可能在心理上形成这样的三步曲:“不满——麻木——反抗”,虽然多数的反抗是以沉默的方式出现的。

家长应该明白,每一个人都希望别人尊敬自己,孩子在家中也必然有这种心情,家长只有尊重子女,所说的话孩子才会听,教育才可能奏效。有时家长没把事情搞清,就训斥孩子,并以势压人不让孩子说话。其实,许多情况下,孩子往往没有错。家长在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时,应当在心平气和、相互理解气氛中,以交谈的方式来进行。只有两代人感情上的沟通,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才能实现把孩子培养成为有用之材的愿望。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家教“过度”危害多

过度家教存在于许多家庭中,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往往是利少害多。

过度保护让孩子生存能力差。作为独生子女,许多父母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不好、穿不好,对孩子百般呵护,围着孩子团团转。过多、过分地保护,在孩子和社会之间竖起了一道道保护墙,使孩子在无形中远离了社会,到了该长大的年龄却总是让人觉得他长不大,独立行为的能力越来越差。

过度干涉让孩子无所适从。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是驱使儿童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动力。儿童好动,难免会面临一点危险,如果仅仅为了孩子的安全,处处干涉、限制孩子的活动,不仅禁锢了孩子智力的发展,而且束缚了孩子个性的发展,容易让孩子富于创造的天性过早地夭折。

过度教育使孩子厌学。不少父母热衷于“早期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给孩子施加各种压力,孩子小小年纪就要学外语、学打字、学绘画、背诗词、学钢琴等等,以致于许多孩子还未上学就对学校充满了恐惧,一说学东西就心生怯意。

过度施爱让孩子放纵。父母对孩子过度施爱,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便是百依百顺,这样容易造成孩子任性、自私的性情,并且认为父母的爱是廉价的,是理所当然的。亲子之爱应当是双向的,父母在施爱的同时,也应让孩子懂得回报。如果孩子对施爱产生逆反心理,父母便可能转而运用“巴掌教育”,强权与溺爱,虽然各走极端,却是殊途同归,都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