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保姆知识

我眼里的美国家庭分享教育,美国:重视家庭的金钱教育

2022-06-30 02:18:06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我眼里的美国家庭分享教育

2007年01月16日11:45 来源:亲子 作者:李论提起“分享”教育,很多妈妈都会摇头,觉得太难了。或许她们大都这样对宝宝说的吧?“宝贝,把你的糖

1、我眼里的美国家庭分享教育

2007年01月16日11:45 来源:亲子 作者:李论

提起“分享”教育,很多妈妈都会摇头,觉得太难了。或许她们大都这样对宝宝说的吧?

“宝贝,把你的糖果分给大家一起吃。”

“宝贝,把你的小汽车拿来跟小朋友一起玩。”

结果,宝宝们或者跟妈妈讲条件,然后极不情愿地跟别人分享物品,或者坚决捍卫自己的“权益”,说什么也不肯放手。 妈妈的分享教育也不得不宣告失败。

在美国,爸爸妈妈同样重视对宝宝的分享教育。但他们不会只是简单地对宝宝提要求,而是让宝宝从内心深处感受分享带给他们的快乐,从而主动学会分享。

下面两个典型的美国家庭做法,或许值得我们借鉴。

恩亚的死党小帅哥卡文一家

卡文的爸爸妈妈结婚9年,期间大概有7年的时间吧,他们都在疯狂地祷告,希望上帝能够赐给他们一个小宝宝。可想而知,当医生通知卡文妈妈她已经怀孕的时候,她高兴地拥抱医生,激动地哭了。卡文是个奇迹宝宝,是个和妈妈长得一模一样的帅小伙,他也很有可能是爸爸妈妈今生唯一的孩子。用咱们中国的话说,那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头顶怕硌着……尽管如此,卡文的妈妈还是非常有意地培养卡文的分享和合作精神。

他们家里养了3只小狗,还有一些小鸟和金鱼,为的是培养卡文的爱心。妈妈经常叫3只调皮可爱的小狗为“卡文的三兄弟”。卡文的家里总是经常开些有意思的派对,很多小朋友出出入入。卡文妈妈也经常买一些小男孩的那种合作性的玩具,邀请小朋友们和卡文一起玩儿,从中发掘只有分享才能得到的快乐。卡文虽然是独生子,但他的小朋友还真是特别多。

因此,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卡文,一点也没有傲慢的少爷样儿,他对每个小朋友都很仗义,很喜欢帮助别人。我想卡文妈妈是一举两得,一来卡文的童年虽然没有兄弟姐妹,但也不会孤独寂寞;二来多和别的孩子,还有小动物们相处,使他更加成为一个小小的社会人,把爸爸妈妈给他的浓浓的爱又播撒到更多的地方。

恩亚热情的小伙伴玛丽一家

玛丽的妈妈给我打电话,让我们去她家吃晚饭,并拿回一些他们的孩子们小时候用过的玩具,满满3大箱玩具,让我们统统带走。

玛丽和她的弟弟妹妹非但没有大哭大闹,几个小家伙反而很快乐地抬着塑料箱子帮我们放进车里去。

临行前还收到玛丽写的一张字条,字条上附着两支她家后院开的小花。

“……妈妈说,玩具们是换了一个地方住着,希望它们到新家可以住得习惯,希望他们也能成为恩亚的朋友,和恩亚在一起过得快乐……”

“玩具们是换了一个地方住着”,多么美妙的话语!孩子们长大了,不再需要玩具了,所以要帮玩具们找个新家,让它们陪伴同样需要快乐的小恩亚。

分享是以快乐为前提的,强迫不来。妈妈们不妨多从宝宝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宝宝才容易接受。

作者简介:2002年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播音系,闪电结婚后随先生投入西部大开发的热潮,在青藏高原上的电视台做普通话节目主持人。现定居美国,做两个宝宝(路亚和恩亚)的全职妈咪,周末时间在中文学校教授普通话课程。恩亚曾为《亲子》2006年10月号的封面宝宝。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美国:重视家庭的金钱教育

美国在他们的职业技能和知识的教育中,向少年儿童提出了3岁至高中毕业期间的理财教育要求:

3岁:能辨别硬币和纸币。

4岁: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认识到个人无力把所有商品买光。

5岁:知道硬币的等价物。

6岁:能数大量硬币,并能找数目不大的零钱。

7岁:能看货物的价格标签。

8岁:知道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知道把钱存在银行账户里。

9岁:能制定一周的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货比三家。

10岁:懂得每周节约一点钱,以便大笔开销时用。

11岁:知道从电视广告中发现理 财知识。

12岁:能够制订并执行两周的开销计划,懂得正确使用银行业务中的术语。

13岁至高中毕业:进行股票、债券等投资活动尝试,以及商务、打工等赚钱实验。

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每个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建立起职业价值观念,获得谋生的能力。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尊重孩子,美国家庭教育出发点

尊重,是美国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方式和特殊营养。比如,美国人讲究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法,不但大人要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而且有时还要蹲下来同孩子对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并可避免他有“低一等”的感觉。孩子吃饭时不能硬逼;孩子做错了事不得横加训斥;要孩子换衣服也不可用命令的口吻,否则,都会给孩子的心理上留下自卑的阴影。家长带孩子外出做客,主人若拿出食物给孩子,美国人则最忌讳提早代替孩子回答“不吃”、“不要”之类的话,也不会在孩子表示出想吃的时候对孩子呵斥。他们认为,孩子想要什么或是想看什么,本身并没有错,因为孩子有这个需要,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来指责,只能根据情况适时适当地做出解释和说明,以做引导。美国人反对父母在人前教子,更不允许当着人面斥责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因为这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父母这样做是一种犯罪。美国父母这样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还在于他们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没有特权去支配或限制他们的行为。特别是孩子,在以后的成长中的大多数情况下师长不能代替他们对客观进行选择,所以要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

伟大教育家洛克说过:“父母越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父母当众宣布他们过失,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已受到打击,维护自已名誉的心思也就越淡薄。”有人认为美国父母对孩子的尊重是否太过份了,但事实证明,受到父母良好尊重的孩子同父母大多非常合作,他们待人友善,懂礼貌,同大人谈话没有一点局促感,自我独立意识强。儿童心理学家认为,这些都是孩子们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华裔美国女部长所受的家庭教育

1981年,我念研究生的最后一年,日文课班上突然出现了一位50岁左右的太太。她正襟危坐,挤在一群二三十岁年轻人之间,跟着教授朗读,实在很有意思。起初我以为她只是排遣时间的旁听生,后来看她也紧张兮兮地应付考试,才确定她是正式研究生。我们称她为“赵太太”。她从不缺席,笔记又写得好,所以溜课的人都找她帮忙。直到毕业,才知道她就是赵小兰的母亲朱木兰女士。

提到赵小兰,并不想强调她是华裔在美国政府职位最高的人,也不想讨论她的白宫学者、花旗银行或哈佛大学的经历,而是想让你了解一下赵小兰的家庭生活。我相信,没有那样成功的家庭教育,很难有赵小兰今天的成就。最起码,赵小兰今天立身华府高层,那种不亢不卑、带有适度的矜持与华裔尊荣的气质,必然来自她那特殊的家庭教育。 我用“特殊”一词是绝不为过的,因为在美国的中国家庭,能有她家那样完整而严格训练的已经太少了!即使在中国,我相信也不多。

你记得《真善美》那部电影吗?老师一吹哨子,孩子们由大到小列队出现的画面,几乎也能在赵小兰的家里看到。

赵小兰的父亲赵锡成博士很好客,每有客人来,6个女儿只要在家,一定会出来招呼。她们以非常恭敬的态度为客人奉茶,脸上总是带着真诚的笑容。尤其令你难以相信的是,当赵家宴客时,几个女儿不但不上桌,而且守在客人身后为大家上菜、斟酒!

我不解地问朱木兰女士,她说:“不错!我们是教她们做女侍,但那何尝不是一种训练?”

也就因此,他们家虽然有管家,孩子仍然要自己洗衣服、打扫房间。大人的道理很简单: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管家是请来帮助父母的,不是帮助孩子的,年轻人理当自己管自己的事,不能太早就受人伺候,否则很难学会独立!

她们几姐妹不仅料理自己的内务,每天都要听闹钟起床、赶校车上学,回家由姐姐带头自动地念书,而且还要分担家里的琐事。

每天早晨,她们要出去检查游泳池的设备,捞掉水上的脏东西。到了周末,则要整理那占地两英亩的院子,把杂草和蒲公英拔掉。赵小兰16岁的妹妹已经负责处理家里的账单、将圣诞卡的邮寄名单输入电脑,并接听晚上的电话。而且,只怕讲了你也不信,赵小兰家门前长达120英尺车道的柏油路面竟然是几姐妹在父亲指挥下自己铺成的。赵小兰曾经在《我的事业与人生》那篇文章里说:“那时我们不是很喜欢,如今想来,大家一起工作,一起交谈,很能领会父亲良苦的用心了。”

可不是吗?如同她母亲所讲:家园,家园,这个园地是一家人的,每个人都有责任贡献出自己的心力,所以尤其会爱她们的家,觉得自己是家的一分子,家是属于自己的,特别是在一家人的工作中,更能体会到荣辱与共、同心协力,从而产生共同意识。 你想想,同样是家里的车道损坏了,你和赵小兰姐妹的感觉必定不同,因为我们的车道不是自己铺的,你不曾流汗,怎么可能有大的感触呢?

我常强调家庭关系,赵小兰的家就是真正实践的例子。他们在晚餐之后极少开电视,父母也以身作则,不在电视前花太多的时间,母亲跟着孩子一起读书,父亲处理未完的公务。

至于星期天,他们一定全家去做礼拜,午餐后的点心时间,则举行每周一次的家庭会议,大伙高谈阔论,每个孩子说出自己新的想法、收获,提出计划,并征询父母的意见。所以,当我们惊讶于赵家姐妹的纪律与服从的时候,要知道那是经由亲子之间充分沟通所获得的共识。当她们为家里做事时,不是想到父母命令自己做,而是心里有着使命感。家是一个共荣圈,每个成员都这么有向心力,自然会兴旺。

1962年,朱木兰女士带着8岁的赵小兰和两个妹妹从台湾乘船到纽约与赵锡成团聚,在纽约皇后区的一个公寓房间定居下来。他们一家在美国早期的经历相当艰难,父亲打3份工,母亲经常为生计担忧。赵小兰开始上三年级,一个英文单词也不会,每天她把黑板上的所有内容抄下来,晚上,辛苦工作一天的父亲还要把所有内容译成中文,让她明白课程的内容,让她不要把d和b弄混,不要把p和q弄混。

艰苦奋斗到今天,赵家已经有4个女儿从名校的研究所毕业,赵锡成先生更成为航运财经界的名人,连赵小兰的母亲都以2年全勤的纪录修得了硕士学位。

但是你知道吗?赵家虽然富裕,孩子却多半进公立高中,在外面的花费不论大小都要拿收据回家报账。赵小兰念大学时还向政府贷款,靠暑假打工还钱。这不表示她的父母小气,而是因为要求子女独立、负责,把钱花在当用的地方。

赵小兰能打高尔夫球、骑马、溜冰,更弹得一手好琴。父母对孩子说:“我们虽然俭省,但你们要学东西,绝对不省。只是既然说要学,就有责任学好!”

他们每年安排两次全家的旅游,从选择地点、订旅馆房间,乃至吃饭的餐馆,完全由孩子负责,父母很少过问。如此说来,这旅行,不也是一种组织、分工的训练吗? 所以我说:赵小兰姐妹的成功,与她们的家庭教育有密切的关系。连老布什总统当年在白宫接见赵锡成先生一家时,都特别强调这一点,还对太太芭芭拉说,应该向赵小兰的家长学学怎样管孩子!

怎么管?答案应该是:将中国传统的孝顺忠信与西方社会的组织管理方法结合,既培养个人的独立个性,更要求每个人对家庭的参与,通过沟通后产生共同意识,达成期望的目标。

1988年的父亲节,赵小兰特地暂时放下繁忙工作,由华府赶回纽约的家中,为赵锡成博士过节。试问,在国内有几个身在外地、位居要职的子女,能在父亲节时赶回家,诚挚地送上一份礼物与祝福?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家政厨师招聘(厨房厨师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