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保姆知识

中医中的辨证论治与整体观念,产后发热中医辨证

2022-06-27 09:03:06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中医中的辨证论治与整体观念

  :辨证",就是运用望闻问切四种检查方法,全面收集病情资料,按一定的规律加以分析、综合、归纳,来判断疾病是何种性质的:证候"

1、中医中的辨证论治与整体观念

  :辨证",就是运用望闻问切四种检查方法,全面收集病情资料,按一定的规律加以分析、综合、归纳,来判断疾病是何种性质的:证候"。

  :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措施。辨证是决定治疗的根据,论治是制定治疗的法则。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对不同性质的矛盾,需以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这就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

  :证"和:症"有什么不同呢?证是指:证候",它是对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症状等的概括,其与西医学中的:症候群"有些相似。而:症"就是指的:症状",是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个别的、表面的现象,如头痛、咳嗽等等。

  :辨病施治"则是在中西医结合的形势下,产生的新概念,就是根据现代医学确诊的病名进行中医治疗。

  一般说来,现代中医治病,是以:辨证论治"为主,:辨病施治"为辅。就是以传统的辨证方法对疾病进行辨证治疗,并参合西医的诊断手法,协助治疗。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又一大特点。这种思想观念的要点有二:①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②认为人和自然界息息相关,即:天人相应"。

  人体是个有机的整体,各脏器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如人的头发,不论是它的生长速度,还是它的颜色,均和气血、肾精等充足与否有关。如果肾精、气血充足,则头发生长旺盛,颜色乌黑且不易脱落,否则头发就会早白、早落。人和自然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如天气寒冷人易得风湿痹证(相当于西医所说的风湿性关节炎),天气炎热人易得中暑等。这些均说明: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

  在治疗疾病的时候,我们也应该考虑到这种整体观念,要因时、因地制宜。如人的肌肤在夏天因热而开泄,冬天则因寒而致密,所以同是患的风寒感冒,夏天就不宜用过多的辛温药,以防开泄太过,损伤津液和正气,冬天则可重用辛温药物,以使病邪从汗而解。又如我国西北方地高气寒,病多风寒,寒凉的药物就要慎用,而要多用温热药物;东南方地势低洼,气候温暖、潮湿,病多湿热,温热助湿的药物就要慎用,而可重用清凉化湿之剂。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产后发热中医辨证

产后发热有虚有实,其证各异。在注意多虚多瘀的基础上,治疗应以调和营卫为主。中医同样能治疗产后发热。那么产后发热的中医辩证是什么呢?

产褥期内以发热为主证并伴有其他症状者,中医称为产后发热。临床上多见感染邪毒发热、表虚外感发热、血瘀发热、血虚发热。中医辨证治疗产后发热在理法方药上有许多独到之处,重在辨证求因,对证设方遣药,贵在补血,重在活血,剂型多样,配伍灵活,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产后一二日内,出现低热。此因产时过度疲劳与失血,使产妇处于阴血亏虚,阳无所依,阳气浮越于外,

3、中医中存在哪些辨证方法

  疾病的临床表现虽然极其复杂,但可以用八纲加以统括。所谓八纲,是中医在千百年来实践中发现的八种基本证型,所有的疾病都可以用这八种证型来概括。如疾病类别,可划分为阴与阳;病位的深浅,可分表与里;疾病的属性,可辨寒与热;邪正的盛衰,可别实与虚。因此应用八纲辨证,就可以将错综复杂的疾病表现,纳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之中。从而起到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其适应内、外、妇、儿各科的辨证,所以称之为总纲。

  辨证大纲为阴阳

  天有日月,日为阳,月为阴。人也有阴阳,凡活动、明亮、在外、上升、温热、亢进的都属阳;沉静、晦暗、在内、下降、寒凉、衰减的属阴。以此相应,病人出现神烦躁动、面色红赤、呼吸气粗、高热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苔黄、脉浮数洪滑等症的均属阳证;出现精神萎靡、面色暗淡、呼吸气微、形寒肢冷、大便溏软、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脉沉迟弱或细涩等症均为阴证。由此可见里证、寒证、虚证属阴证范围;表证、热证、实证属阳证范围,所以辨证必须首分阴阳。

  热证寒证细分辨

  中医常以取类比象的方法,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在天有寒暑之别,在人患病时也有寒证与热证的区分。中医所说的寒证与热证,主要是指病人的主观感觉,以及医生在检查时发现的体征。例如病人主诉自己发热,口渴烦热,小便黄赤,大便秘结,医生检查发现病人面红目赤,舌质红,苔黄,脉数,根据以上临床表现,就可以判断为热证。又如病人主诉怕冷喜暖,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溏,医生检查时也发现其面色咣白,舌淡苔白,脉迟或紧等,根据这些情况,则可判断病人属寒证。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中医辨证论治 小儿咳嗽

咳嗽是儿童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之一,也是最让家长头痛的,咳嗽对孩子的休息和日常生活都带来不利,而且时间久了,还会造成肺部感染,家长也是无计可施,其实对于治疗咳嗽,对症治疗才是关键。

一、风寒咳嗽

症状:咳嗽频作,咳声重浊,痰多色白,甚则喉间有痰鸣声,恶风畏寒,头痛倦怠,塞鼻不通,喷嚏流清涕,喉痒声重,舌苔薄白,舌淡红,脉象浮紧,指纹青浮露。

治法:辛宣止咳。

方药:麻黄3克、苏梗6克、杏仁6克、陈皮6克、前胡6克、桔梗6克、僵蚕6、法半夏6克、白前6克、甘草3克。

痰多气促而喘加紫菀6克,款冬花6克,改苏梗为苏子。

咳嗽日久加百部9克。

胃口差,舌苔浊腻加茯苓9克,莱菔子6克。

二、肺寒咳嗽

症状:多发生于冬季,咳嗽痰多,凌晨咳嗽频繁,吐清稀白沫,甚则痰鸣气促,口淡,纳呆,便溏,面色白,形神困乏,厚衣怕冷,舌淡苔白润,脉沉迟或沉滑,指纹色青沉滞。

治法:温肺止咳。

方药:苏梗6克、茯苓9克,苏梗9克、砂仁3克(后下)、防风6克、法半夏6克、紫菀6克、百部9克、枇杷叶9克、甘草3克。

喉中痰鸣加僵蚕6克,以化痰解痉,必要时加白芥子5克。

腹满加川朴5克。

胃口差,大便次数多者加白术6克,麦芽12克,谷芽12克。

三、风热咳嗽

症状:多发于春季及初秋,咳嗽,痰色黄稠,咳痰不畅,发热恶风、汗出,鼻流浊涕,咽喉干痛,口渴欲饮。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紫蓝。

治法:疏宣止咳。

方药:桑叶6克、连翘6克、牛蒡子6克、瓜蒌皮8克、桔梗6克、薄荷4克、甘草3克、前胡6克、杏仁6克、、菊花8克、枇杷叶8克。

热盛舌红加黄芩6克。

痰稠多者加川贝6克,鱼腥草9克。

口渴加芦根9克,天花粉6克。

咽喉红痛加板蓝根9克,岗梅9克。

四、肺热咳嗽

症状:平素多食辛温厚味或油炸煎炒,嗜吃朱古力。咳声高亢,咳嗽时面红,剧时掣引胸胁痛,咳痰带血,痰粘难咯,喉痛咽干,便秘,尿赤舌红,苔黄干,脉滑数,指纹色紫。

治法:清宣宁咳。

方药:桑白皮9克、瓜蒌皮6克、桔梗6克、杏仁6克、牛蒡子6克、枇杷叶9克、甘草3克、车前子6克、茯苓9克、白芍6克。

若热盛加黄芩6克,芦苇9克。

咳痰带血多者加黑山栀6克,侧柏叶6克。

胸胁闷痛而剧者加柴胡6克,郁金6克。

肺热上蒸咽喉,咽红喉痛加板蓝根9克,岗梅12克。

肺热炽热,由气入营,舌红少苔,加生石膏15克,知母9克。

五、肺燥咳嗽

症状:多发生于秋季,咳嗽少痰,咳声高亢,鼻燥咽喉干,声音嘶哑,舌质红干,苔薄黄而干,脉弦数或细数,指纹色紫。

治法:润燥止咳。

方药:南沙参10克、北沙参10克、杏仁10克、枇杷叶10克、麦冬6克、川贝6克、甘草3克、桔梗6克、雪梨干10克、地骨皮6克。

痰粘难咯加瓜蒌仁6克,花粉6克。

咽干声嘶加千重纸6克。

六、痰饮咳嗽

症状:多发生脾土未虚之儿。咳嗽,咳痰多清稀,口淡,食欲不振,倦怠懒语,面色白光白,面目虚浮,四肢不温,苔白腻,脉滑或濡滑,指纹淡红。

治法:化痰燥湿。

方药:法半夏9克、橘红6克、白术6克、茯苓9克、紫菀6克、桂枝3克,白芥子5克、补骨脂6克、茯苓9克、甘草3克。

若脾虚气弱,精神不振,加人参5克。

便溏纳呆,加淮山10克,炒谷芽12克。

肾虚肢冷加熟附子4克。

对寒从热化者,在辛温剂中,加入一二味清化之药,(但忌苦寒之品);在一派清宣剂中,加入一二味温化之品,以化清凉凝滞之气。在正治之中,加入反治之法,必要时温、清、补、泻并用,因证施治,不可拘泥。

6、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家政厨师招聘(厨房厨师招聘)